兴平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分析及思考
刘世军
摘要: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是很低的。并且这个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调查选取了兴平市辖内不同行政村各个收入水平的农村家庭,其中每个村中选取中、高、低3个水平的家庭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以及收入组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兴平市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收入和营业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工资收入占43%,营业性收入占7%,共50%。所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来拉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消费
0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可见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是很低的。并且这个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所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来拉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体现了农民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状况的能力,想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及居民生活水平就必须了解当地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为此,笔者在兴平市田阜乡、阜寨乡等5个乡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了15个样本。
兴平市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地区农业大市,全市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面积5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辣椒、莲菜、蘑菇等。
1.农民收入的构成
经调研发现,兴平市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农业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三部分组成。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所得收入;在家庭经营性收入里,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收入占了很大比重;转移性收入主要由国家发放的粮农补贴和农村养老金组成。
2.数据分析
2.1 农民工资性收入
当地农民中年轻健壮的劳动力是常年在外打工的,这样给当地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来源。
抽取的15个样本中,有10户人家有人常年在外打工,15户人总年收入39480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68500元,占总收入的43%。这说明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是占很大比重的,调查过程中马宏告诉笔者,他们家没有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没有人常年出去打工,家里只种植玉米和小麦,这样一年下来根本没有利润,他说已经对农业失望了,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农村是常见的。
2.2家庭经营性收入
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运输业收入、商业、饮食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在调查的15户家庭中,商业占7%,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4%,其中粮食类作物收入占25%,经济类作物占19%。这些数据可能不太准确,原因是农民对自己的收入没有详细的记载,另一方面,从心里角度考虑,他们对钱比较敏感。
具体数据如下:
图1 兴平市农村家庭收入结构
1:农民工资性收入;
2: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3:粮食作物收入;
4:经济作物收入;
5:其它。
以上总体是15户农民家庭总收入,粮食及经济作物收入为非纯收入
占收入比重比较大的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粮食经济作物收入,从农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结构是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的份额越大,那就是鼓励农民出去打工,那些年轻力壮而且较有远见卓识的人就回涌向城市,留在村里的定是老弱病残。
2.3转移性收入
现在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有国家每年发放的粮农补贴和农村养老金。从下表可以看出,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只有1%。国家要加强惠农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两减免、三补贴、四保障”,给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给予了更大的空间。因此,一是政府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比重,大力改善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资本形成水平和固定资产积累水平,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外部环境。其所占比例如表2。
图2 兴平市农村居民产业收入结构
1.转移性产业;
2.工资性收入;
3.家庭经营性收入。
3.影响农民收入结构和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
3.1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是主要因素。
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当然,这也与我国耕地的特点有关。农业灌溉设施的年久失修使农业的丰收得不到保障,在秦国,因为郑国渠而使农业旱涝保收的例子我们是都知道的。
3.2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瓶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好的技术也是要通过学习来得到,可是就现在农村平均小学文化水平的程度怎么能接受现代化的知识技术。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3.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在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把农业产业做强做大,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把农业产业化,土地资源集约化,最大限度的挖掘农业的发展潜力。
3.4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在农村的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是占主导地位的,特别是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我们都知道种小麦和玉米是没有多大收益的,那么就要适当的种植经济作物来农民的收入。还有,农村的畜牧业和渔业是很薄弱的。
4.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4.1做好农业布局的总体规划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虽然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但是大的方向还是得总体统筹。这样才能做好各地的优势产业,保证农民收入。现在农村产业相对比较单一,建议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等除种植业外地产业,这样以增加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
4.2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乡镇企业的农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没有乡镇企业的农村。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农机具修理、农业信息开发、农技咨询等产业。
4.3加快小城镇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收入低和耕地少也是有关系的,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还是要增加他们的生产资料。小城镇可以很好的吸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在小城镇建立一些企业,来吸引农村的富裕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餐饮、服务等行业。
我相信农村的未来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做这些学农爱弄的人团结一致,和农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孟志兴,孟会生, 李玉萍, Meng Zhixing, Meng Huisheng, Li Yuping中国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及收入增长问题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漆明春,吴迪, 李加涛, 陈远用, 曹卡 当前农村经济结构中的矛盾与对策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林秀梅,刘玉玲, 何英凯 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及收入增长状况分析 税务与经济
TAXATION AND ECONOMY
版权所有 3200威尼斯(vip认证)Venice Dream City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